2018年4月19日下午2:30,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熊德意教授回到了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为研究组的师生作了一场题为《Advancing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Phrase and Syntax》的学术报告。
熊教授在报告开始前几分钟,简短地回忆了他在计算所的学习生涯,介绍了他当时的学习和研究经验。
报告中,熊教授回顾了机器翻译发展历程中几个范式(规则式机器翻译、统计式机器翻译和神经式机器翻译)的更替,尤其谈到了目前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神经机器翻译。熊教授说,尽管神经机器翻译正成为目前机器翻译的主流技术,但统计机器翻译中很多被证明是成功的做法可以借用到神经机器翻译中来。熊教授重点介绍了苏州大学最近在这个方向上的两项研究成果:怎样引入统计机器翻译中的词组和句法来提升神经机器翻译的效果。
报告结束后,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双方就机器翻译的现状与未来、语言学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双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合作。
熊德意教授简介:
熊教授2007年从中科院计算所博士毕业,于2007年至2013年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担任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翻译、多语言信息获取、自然语言理解和深度学习等。熊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青)的获得者,并获得2018年度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皇家学会(RS)、英国医学科学院(AMS)共同设立的人才项目“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的资助。熊教授曾在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IEEE TASLP、AI、JAIR、 AAAI、 IJCAI、 ACL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Springer出版了以他为第一作者的英文专著”Linguistically Motivated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Models and Algorithms” 。他曾担任IALP 2012和CWMT 2017的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是包括ACL、EMNLP、 COLING、NAACL和IJCNLP在内的很多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熊教授于2008年获得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年度最佳研究贡献奖,2009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获得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奖”一等奖。